转折点:911与反恐战争 已完结 共5集

分类:欧美剧 美国2021

主演:JamesLaPorta

导演:内详

2001年9月11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美国纽约市的曼哈顿城区正从睡梦中缓缓苏醒。

就职于世贸双子塔的人们吃过早餐,与家人简单道别后,前往工作地开启忙碌的一天。

他们中一部分人绝不会想到,自己的生命将在这天迎来终结。

8:48,一架被劫持的波音757客机率先撞击世贸大厦北塔,15分钟后,第二架客机撞向南塔。

两栋象征财富和地位的建筑,在由客机撞击引发的持续高温燃烧约1小时后,内部钢筋结构熔化,随后相继倒塌。

这场恐怖袭击造成逾2.2万人遇难,其中有1106位的遇难者至今下落不明。

作为21世纪初改变世界局势的关键性事件,20年后,美国人用一部全景回顾式纪录片,为观众完整呈现了9·11恐袭事件的来龙去脉。

当中既有令人心碎的恐怖时刻,又有充足的当事人采访辅以佐证,让大家了解到构成这次恐袭的深层原因。

它的开始并非偶然,而它的结束,也不会是终点。

影片于9月1日上线Netflix,短短一周,豆瓣评分就冲到了9.0。

这部5集纪录片的信息量非常高,涉及9·11事件的方方面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灾难亲历者的口述。

这些叙述大部分是平稳而克制的,直到他们讲述到飞机撞击大楼的那一刻,你才能从他们泛红的眼眶,和颤动的下颚感受到他们的情绪波动。

幸存者的故事充满绝望的气氛,即便只是聆听也能让你踹不过气。逃出来的终究是幸运的,更多人只能永远留在世贸大厦的残骸内。

面对镜头,人们普遍表现出一种困惑。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何遭到攻击,更想不通谁会这么做。但事实上,危险信号早就亮明,人为的怠惰是酿成这次悲剧的主因。

《华氏9/11》告诉过观众,美国政府其实早在恐袭发生前就拿到了相应证据。

讽刺的是,没人拿这些情报当真。

行政部门的低效运作,导致美国来不及展开有效的防范措施,就让本国无辜百姓成为恐怖势力的替死鬼。政府失职固然无可推卸,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它更早介入与苏联就远东地区的话语权争夺时,这起悲剧就已经无法避免。

先是苏联,然后是美国

1979年,美国和苏联处于冷战对峙的加速阶段,双方在各自的政治疆域里拉帮结派,寸土必争。

苏联出兵阿富汗,除了帮助平息阿富汗本国的穆斯林造反势力,还有扩张疆土的野心,美国看出其中端倪,决定予以回应。

在他们的秘密帮助下,阿富汗境内的反苏势力获得了先进的美式装备,成功粉碎了苏联对阿富汗的进一步渗透入侵。

赶跑了苏联,阿富汗人的民族意识得到空前觉醒。

除了阿富汗本土反苏势力的功劳,国际的阿拉伯青年势力也很重要,恐怖组织“基地”的创办者奥萨玛·本·拉登即是其中之一。

拉登出身沙特的富裕家庭,身为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他将对苏联的抵抗行动视为伊斯兰世界的一场圣战。在他的带领下,基地组织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成为地方一霸。

宗教在整个中东地区发挥的作用比政治要大得多。

信仰支撑下,美国人第一次见识到了其潜在的攻击性和破坏力,但因为打击对象是自己的老对手,所以他们并不以为然。

一眨眼功夫,时间来到90年代。

冷战此时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优势开始倒向西方世界。

柏林墙的倒塌和苏联解体,让欧美国家陷入到一种制度优越的迷乱,进而忽略了中东地区急速膨胀的极端宗教势力。

美国协助萨达姆入侵科威特,让拉登给了他的追随者一个“布道”的理由:

你们看,美国果然和苏联是一个货色,他们帮助我们的本来意图,是为了入侵穆斯林,掳走我们的财富!我们有自己的信仰和生活方式,但西方却强加给我们他们的价值观,所以别无选择,世贸双子塔见!

犹豫,就会白给

如果说本·拉登对美国发动圣战一开始只停留在媒体层面,1998年的东非美国使领馆爆炸案和2000年攻击美国海军,则成为他付诸实践的开端。

2001年,小布什升任美国总统,恐怖袭击的警报在那年夏天来到红色警戒水平。CIA拿到了本拉登指派小弟前往美国搞事情的情报,却并未及时将信息与国内的FBI同事共享,继而导致9·11惨案发生。

综合国力第一的美国被境外势力偷袭得手,这在历史上还算头一遭。

小布什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虽然当时的反战声浪不止,但利用国内群情激愤的状态和保守鹰派唆使,小布什最终还是成功说服美国国会,拿到了发动战争的资格证,对阿富汗境内的恐怖势力展开讨伐。

战争起初很顺利,在美国接连不断的攻势下,阿富汗极端政权塔利班被迫退位,出逃深山,本·拉登也一度有机会被美军逮捕。

令人费解的是,美国人并没有亲自登场,而是让阿富汗的本地军队前往搜捕。这一骚操作直接给了拉登10年的踹息时间,直到2011年被美军击毙。

期间,关塔那摩监狱虐囚丑闻和违法监听美国国内信息的行为,让美国政府和媒体的公信力在斯诺登爆料后饱受质疑。

但这依旧没有阻挠美国充当世界警察的决心,当阿富汗反恐战争小有成效后,小布什临时起意,决定出兵伊拉克。

这场战争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错误。

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过是拿来挽回多年前政治决策的借口。扳倒萨达姆政府维护美国在中东的长远利益,才是伊拉克战争的真实目的。

如同当年放走本·拉登一般,美国将战争重心偏向伊拉克,给了塔利班东山再起的机会。等到2008年奥巴马上台的时候,其面对的阿富汗局势已经和小布什时代不可同日而语。

他意识到,美国已经无法像当初言之凿凿的那样,将阿富汗境内的邪恶势力一网打尽。

撤军,成为必须列上日程的选项。

打下去,然后制造更多敌人

美国在阿富汗战争的失败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于扶持了一个腐败到根子的政府。

阿富汗前总统卡塞在位13年,其治下的士兵吸毒吸到意识不清,军队内部童妓现象严重,寡头政治带来的贪污腐败如同毒瘤,蔓延到整个本土的政治生态。

美国人自己做了笔测算,拿过去重建当地的资金,一大半是没影儿的。

一个是监管不到位,另一个是没有做到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产业规划,导致其投资的大半项目都是在浪费钱而已——甚至说是洗钱也不为过。

带来的结果是,阿富汗并没有因为美国人的到来获得理想的政治经济秩序,反而在贫富差距中变得越发分裂。

除了败在看走眼挑了个扶不起来的阿斗,美军自身的问题也特别多。

奥巴马执政期间,一方面加大兵力投入,另一方面,为减少军队损失,他又特别喜欢用无人机直捣敌人老巢。

即便再智能的机器,上升到杀人机器层面也难保不出现误伤。奥巴马无视误伤给本地平民带来的伤害,其实也变相将良民送进了敌人的怀抱。

和越战一样,美国在阿富汗也待了20年,期间共花费2.3兆亿美元的预算。如此高额的花销并没有给他们换来鲜花和掌声,反而是越来越多的仇恨。

一个拉登倒下去了,千万个“拉登”站了起来。

现如今,躺在美国国务院备忘录上恐怖组织数量,较9·11时期已经多出四倍不止,敌人非但没被赶尽杀绝,反而越来越多。

特朗普是个生意人,当然不会做这样的亏本买卖,所以去年和塔利班谈妥撤离计划后,再回过头来看今年的阿富汗乱局,其实就不难理解阿富汗为何被称为“帝国坟场”的根由。

橘生南为橘,生北则为枳。

无论是过去的越南,还是现在的阿富汗,美国忽略文化差异,错误地将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强行同化的结果,最终只能换来自恋神话的覆灭。

而它的人民,则首当其冲为这场恶果买单。 >>>世贸大厦遗址——归零地

9·11事件如今已离开我们20年,但恐怖主义仍阴魂不散。说到底,引发这场灾难的起源还是美国自身。

如果不是当初因为意识形态问题和苏联搞对立,扶持阿富汗境内的伊斯兰武装组织,2001年的惨剧大可避免。

美国一方面向全球推行自己的主流价值,另一方面又习惯在制造完混乱后拍屁股走人。阿富汗战争中,并不清晰的战略思想,让它深陷战争泥沼不得自拔。

历史是一个圈,越战的教训就在不久前,可惜美国人从未吸取。

发生过的已然发生,只要霸权思维还在,玩火自焚依旧会重复上演。

采编 |Zed

策划|轻年力量

-End-

详情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9-2020 www.135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