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娜 更新HD中字

分类:剧情片 其它2007

主演:桑德拉·惠勒,LuisaSappelt,苏珊娜·洛塔尔,ColemanSwinton

导演:玛利亚·施佩特

玛利亚·施佩特在第二部长片《麦当娜》里,用一个惊世骇俗的故事展现出复杂棘手的社会现象:教育缺失、未婚生子、移民、种族,以及用性别互换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当代女性的困境,引出耐人寻味的思考。影片以怀抱小孩的女主角前往比利时寻找生父拉开序幕,饰演生父的是比利时演员奥利维埃·古尔梅(Olivier Gourmet),这位曾凭着达内兄弟的《儿子》而荣登戛纳影帝的演员为何会在此出现?原来,这部影片还真的与达内兄弟有关,两位金棕榈导演担任了本片的监制,使其社会现实意味更加突出,尤其是这个未婚妈妈的故事遥相呼应着达内兄弟的金棕榈影片《孩子》。两部影片讲的都是年轻人未婚生子却无力承担抚养骨肉的故事。不过,相比起《孩子》里卖掉新生婴儿的男主角,这部作品的女主角算是一位责任心未泯的母亲。 女主角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角色。她出生在一个并不完整的家庭,父母离异,父亲再婚移民到比利时,她和母亲关系不佳。她因偷窃被送进监狱,四个孩子留给母亲照顾;出狱后,她带着五个孩子,和黑人男友共同抚养生活在一起,并承诺给他们幸福生活。但好景不长,她最终死性不改,留下孩子而消失不见。这无疑是一种恶性循环,原生家庭的不幸导致子女重蹈父母的覆辙,甚至遗害下一代。 ▲女主角和孩子的亲昵互动

然而,导演并没有用批判的态度来刻画主人公,而是完全站在女性的立场来观察这个人物,由此重新审视女性所处的困境。尽管她在生理和心理年龄上都显示出尚没有做母亲的准备,但是她与五个孩子之间互动亲昵的场景(掰手腕、买礼物)让人感到真情流露的母爱,这一点没有继承她与亲生母亲之间的恶劣关系。她对于自己管教孩子的方式极度自信,尽管有时在旁人看来相当不合适。 导演刻画出一位新时代的未婚妈妈,她不再受困于传统女性养育子女的责任,她带着五个小孩依然继续找男朋友,她既像慈母那样带好小孩,同时也有自己的空间,夜夜笙歌而对孩子撒手不管,偶尔打破了母亲与孩子之间那种天生的血缘羁绊关系。这一点不妨与她生父的经历对比来看,换个角度而言,开头一幕的情节实则暗示了她之后放纵飘忽行为的倾向。在男性主导的社会里,男人生多少个孩子不太用去管,这个责任完全落在女人身上,正如她父亲再婚后组织新家庭,也没向她透露。因此,开头这一幕也许为女主角在结尾突如其来地消失提供了一丝线索。

▲女主角和黑人大兵男友

通过这种前后对比,施佩特大胆跨越了当代女性的困境:女人不一定要被困在母亲的角色里,她们有权利和男人一样,用如此洒脱的方式和心态对待子女。当然,女主角身上这种性别角色互换的刻画未必为大多数观众所接受。与其说主人公在原生家庭里继承了生父和生母的缺点,倒不如说这个不符合传统社会道德观念的女主角,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导演在努力打破当代女性身上的社会标签,破除种种刻板印象的尝试。 除了流露出女性平权的意识,影片还大胆探讨了种族和政治话题。五个不同肤色的孩子暗示着女主角以往迷茫混乱的私生活,这一点和处女作《时日》的叛逆女主角有类似之处;而美国黑人大兵男友的出现,似乎影射着德国与美国的关系,这个为她带来短暂幸福,对其背景经历无比包容的美国大兵,最终却被她无情地赶出家门,难免让人浮想联翩。这种若隐若现的政治隐喻并非本片的核心,却能体现出导演对这个现实话题的有趣掌控。

▲桑德拉·惠勒演绎了一个高难度的角色

这部作品尖锐的现实话题性堪比达内兄弟的作品,但施佩特并非在全然模仿,独特的叙事风格也是影片的亮点。她故意不透露完整的信息,使故事情节带着悬疑色彩,也使女主角的形象和动机充满谜一样的趣味,比如生父的警察身份、生母的生死成谜、这五个孩子的父亲是谁,还有她之前的生活状态,这些关键细节要么在较后才被揭晓,要么完全忽略不提,留给观众充分的想象空间。而从头到尾没有配乐的设计似乎也暗中呼应了达内兄弟的作品,让观众彻底沉浸在现实主义的情节里,细致思考接踵而至的社会问题根源。 德国女演员桑德拉·惠勒(Sandra Hüller)的演绎令我印象相当深刻,她曾凭《托尼·厄德曼》为广大影迷所熟悉。她对本片这个高难度角色的拿捏令人啧啧称奇,这个飘忽不定的角色显然是《时日》女主角的延续,她们蔑视传统的社会道德规范,拒绝融入既定的性别角色塑造。这个未婚妈妈在应对突发的新状况时,总能表现出令人难以理解的自信,也许你不住地猜想她为何要这样做,然而,桑德拉的演绎却一直给你模棱两可的答案,你无从得知这个角色内心的真实想法。 详情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9-2020 www.135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