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与文化 已完结

分类:综艺选秀 英国2012

主演:梅尔文·布莱格,PatBarker,T·S·艾略特

导演:RobertBee

前两天许巍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发行后,刷爆朋友圈,有人附和有人批。

批的人说,许巍你变了,变得和韩寒一样喜欢“劝世”,而不是像过去的专辑那样鼓励年轻人去追求梦想。

许巍的歌原来都自谱自填自唱,许少年变成许大叔,这两年也基本没怎么写过歌。而这次作词的是高晓松先生。他本身并非草根出身,而是从小就生在清华大院里,最后却掉进了大众文化的潮水里。

和普通网红一样,高晓松代表着精英文化,吹吹牛逼露露丑态,博取一些眼球,但他所谓的苟且的标准和大多数草根网红还是有差距的。

作为文化比较,一是精英文化的质,二是大众文化的量,无论哪个朝代,大众文化都是经由精英文化引导蜕变,最后流俗成大众化。

在西方,1500年时大众文化是属于所有人的,精英们还会独享另外一套文化。但是在1500至1800年之间,贵族、教土、以及资产阶级逐渐抛弃了大众文化,于是就只剩下层阶级还迷恋于此。

随着科学革命、文艺复兴,新的科学成果给上层阶级带来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他们因此而将大众世界观视为巫术、信仰疗法、算命术以及预言。到18世纪,精英与穷人之间的鸿沟已经形成分野。

二次世界大战前期,工业化水平增高,原始资源控制者——贵族和工业新贵们有自己的文化圈子,工人阶级有自己的圈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不久,电影开始出现,但远还没引领潮流。

这时候还没出现数量级的中产阶级,随着社会矛盾分化,二次战争使得鸿沟减小,但阶级仍然是永恒存在的。

随着战后中产阶级兴起,在数量上占很大的优势,而他们主导了一个社会的新的生活方式,中产阶层成为主流文化制造者,比如旅游度假等。

从二战前后的国际形势看,中产最多的是美国,这个没有传统包袱的国家引领者全球的风潮,而两次大战期间的欧洲叫嚣着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好比上帝医生把张三(欧洲)应该割的一刀放在了王五(中国)身上。建国后中国社会的阶级成分变得更复杂,与其说文化大革命,不如说新贵和旧势的利益分配问题。

王二先生说,人生一切以有趣为准后,很多人都想在文化领域假装有趣或者有意思,至少各个社交媒体的网红心态都是这样,你和一个假装很有趣的人聊一会,也会发现不怎么有趣。

诚如一些在性压抑环境中长大的人刻意去以性原力为自己标榜一样,本身具有的还能去标榜鼓吹吗?有趣也是有阶级界限和区分标签的。

文化有阶级性属性,你城乡结合带的,他一线城市的,这就有信息差和社会背景所呈现出来的差异。而且社会精英主导的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边界是非常清楚的,在西方精英被冲击消解,在文化革命过的中国,传统精英已经找不到祖茔了,还有一些人在勉强撑着,旧权新贵。

大众文化想开拓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跻身主流社会,就无所谓文化不文化了。

我觉得进入新世纪后,普遍的焦虑和阶级冲动来自于产业革命,来自于工业革命对人的冲击,无论主流文化还是大众文化都受过影响。

这是网红经济学得以成立的前提,比如汪峰,韩寒,这是条路大概是很多网红想走的路线,但铩羽而归,落荒而逃的很多,达到一定的影响力还得看运作。所以我觉得中国还是比较干净的,干净得只有权、钱可以运作一个社会。而且说汪峰老师圈钱走穴不对也没啥意思,有点冤枉他。他就想赚点名声换点钱而已。

网红一笑百媚生,吸引千百万的点击量和流量,实际也可以看成一种草根阶层流动的选择,这些年我们目送了很多网红一夜成名,各有路径。假如你拼命去维护一种意识上的生活方式,而不考虑社会潮流这是很难的,但我觉得生活的意义即在于自己能够创造自己的生活方式。

中国大概可以分为权贵阶层,中产精英代表阶层,草根阶层,界限也许没有这么明显,但是大概可以这样分。我读数十年书就是为了一张中产阶级入场券,而的确,各种物质和生活方式就是中产阶层的看门狗,再说还有很多细分的圈子。

作为一个“有趣”的网红,应该是可以撩泼得了普通大众的视网神兴奋,度过无聊的慢慢长日,所谓的有趣不过是不让他们过于难受,避免去思考。这是网红的阶级出身有别于公知的重要原因吧。

大众创造了阶级,大众制造了文化,文化的大潮永远属于大众,而潮流过后才有珍贝。

详情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9-2020 www.135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