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的奇异旅程 超清

分类:喜剧片 其它1978

主演:威尔弗里德·布兰贝尔,帕尔·奥斯卡森,汉斯·阿尔弗莱德森,约斯塔·埃克曼,莱娜·尼曼,莉娜·奥琳,..

导演:泰治·丹尼尔森

有人问毕加索:“你的画我怎么看不懂啊?”

毕加索问他:“你听过鸟叫吗?”

那个人说:“听过,好听啊!”

“那你懂吗?”

上面这段话的真伪我没有考证过,但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毕加索的画不太好懂,二是艺术是有层次的。层次是什么?就是从懂到不懂。有的画是画给画家看的,有的画是画给普通人看的。毕加索的画是画给谁看的?或许这并不重要,而且他也不在乎。

本人从小对绘画很感兴趣,自学过国画,也上过一段时期的素描和水彩课,算是对中西方绘画有那么一点了解。但要论到给我最大震撼的画家,那还是非毕加索莫属。相信无论是谁第一次看到类似《亚威农少女》那般棱角分明、狰狞可怖、充斥着原始、狂热甚至邪恶气息的画作,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到惊悚神奇,简直是颠覆了过往对绘画的理解。曾经读过一本毕加索的传记,里面令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法国前总统蓬皮杜给予他的评价——他是一座火山。

在艺术上,毕加索确实是一座能量巨大的「火山」。他一生一共留下了三万多件作品,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换着风格,还始终保持着高水准。同时,毕加索不仅多产,由于他是印象派之后最重要的画家和艺术家,因而在学术与市场上极受追捧。据统计,在全球最贵的四十幅画中,毕加索一人独占十幅。最近的一个交易纪录是美国对冲基金之王史蒂夫·科恩以1.55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他的名作《梦》。与穷困潦倒的梵高不同,毕加索一生辉煌,还是有史以来首位活着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卢浮宫收藏的画家。

面对这么一位艺术家,他的传记应当怎么拍呢?在数月前看过的《透纳先生》里,导演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平民化的画家形象。但在1978年瑞典拍摄的《毕加索的奇异旅程》中,编导用另一种方式为我们呈现了巴勃罗·毕加索,充满了荒诞不经和无厘头风格,用编剧的话说百分之九十五都是虚构的。记得差不多二十年前第一次看此片时笑到肚子抽筋,然而现在看来,它在不真实中却处处标记着毕加索真实的人生轨迹,在荒唐中又处处体现着现实的无奈,令人回味无穷。

毕加索自幼就很有艺术天赋,而且喜欢沉浸于漫无边际的幻想,这一点不仅贯穿了他的一生,也主宰了整部影片的风格。极度的夸张、变形、扭曲、错位,从毕加索出生开始,《毕加索的奇异旅程》便满是出人意表的桥段。你以为是女人在生产,其实是男女在欢爱;毕加索看似笨手笨脚,却反而借助背带裤和树枝干翻了两个强盗;你觉得毕加索在画一幅正常的肖像,没想到镜头拉远只有火柴盒大小;死而复生的父亲;热情奔放的母亲;横着离开月台的火车;费了半天劲才让法国女房东明白要的是水……毕加索用来作画的唯一一只苹果被远道而来、饥肠辘辘的父亲啃得只剩下果芯,于是立体主义诞生了。

虽然影片虚构甚多、无厘头甚多,但许多重要的情节和元素都是有现实依据的。比如影片中毕加索刚到巴黎时一贫如洗,只能在街边马戏团临摹那儿的演员,而现实中的毕加索很喜欢看马戏以及其中的小丑,可以连看几晚也乐此不疲;又如影片中有一段毕加索为一个俄罗斯芭蕾舞团设计服装,还同一个女演员产生了情愫,而现实中毕加索的第一任妻子就是芭蕾名伶,且是个俄罗斯贵族的后裔;再如影片中出现的那把吉他,其实就是毕加索在1926年创作的艺术品,而那个夸张的化妆舞会,实际上是毕加索曾主持过的税务员舞会等等。从这些行散而神不散的一个个小段落里,可以大致了解到一点毕加索的真实经历。

《毕加索的奇异旅程》中有很多女性角色,而且大多与毕加索有感情上的羁绊。事实也是如此,毕加索不光是艺术上的「火山」,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也不断喷发着炽热的火焰。他一生风流,经历过两次婚姻,拥有至少五位情人,其中两人在他死后自杀,甚至到70岁后,毕加索仍与很多年轻女子保持着亲密关系。这些女性不仅是他生活中的伴侣,也在艺术上给予了他很多灵感,他将对这些女性的迷恋、狂热、紧张和愤怒都倾泻在画布上。毕加索承认把女人分成了「女神」和「破门垫」,但遗憾的是,几乎每个女人都从激发其创作灵感的「女神」沦为了「破门垫」,逃不掉被抛弃的命运。

影片里虽然没有正面描写毕加索的罗曼史,但从他与不同女人交流的蛛丝马迹中可以看到出众的调情手段。英雄救美时私定终身的多萝蕾丝、大街旁会唱高音的女招待、俄罗斯芭蕾舞女演员、只会唱一首歌的芬兰女歌手、美国女商人古根海姆夫人、里维埃拉海滩上挤眉弄眼的女人、还有晚年遇见的多萝蕾丝的孙女,都统统把一缕情丝系到了毕加索的身上。然而,影片中的毕加索没有与其中任何一人走到最后,或许正应了现实中他的一位情人说过的话:「他既不爱他的妻子,也不爱他的儿女。他只爱一样东西——他的绘画。」

当然,本片也没有忘掉毕加索同志的左派情结,以及与战争和平的那些事。影片分别用「毕加索与街头清洁工的阶级情谊」、「两位酷似希特勒和丘吉尔的画家之间的争执」、「毕加索用各种伪装手段帮助革命志士躲避纳粹的搜索」等桥段加以表现。事实上,毕加索对于战争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立场始终是极其鲜明的。他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格尔尼卡》便是为控诉德军暴行而创作的,至今仍是重要的反战符号。当年曾有纳粹军官看到此画时质问毕加索:「这是你的杰作?」不料却被大师斥道:「不,这是你们的杰作!」巴黎解放后,他加入了法国共产党,成了共产主义的宣传者,出席各种大会。由他设计的「和平鸽」被用于1949年的世界和平大会,并成为了之后全世界通用的和平标志。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另一个重要角色,由本片编剧亲自饰演的毕加索的父亲何塞。从何塞死而复生开始,他似乎已经不再仅仅作为毕加索父亲的形象了。他像一块永远扯不掉的狗皮膏药,死死贴在了儿子的身上。每当没钱的时候,总会回到毕加索的身边,利用这棵「摇钱树」谋取利益,包括变卖毕加索的头发。直到毕加索两鬓斑白,何塞还依然健在,继续榨取儿子的价值,比如贩卖印有毕加索绘画或签名的各种商品,甚至在儿子去世之后还向上门凭吊的人收取门票。这显然影射了那些唯利是图的经纪人与商人,为了金钱而肆意践踏艺术家和艺术品,夸张而深刻地揭示了他们吸血鬼的本质。

《毕加索的奇异旅程》虽然名气不大,却堪称后现代主义喜剧电影的典范,用新颖的解构对毕加索的一生进行了重新诠释,让人联想到张建亚的那部《三毛从军记》。从另一个角度看,毕加索不也是用后现代的方式来表现这个世界吗?以毕加索的方式来描绘毕加索本人,这样的组合可谓绝配。当我们看到隐藏于调侃搞笑背后的无奈与思索时,真实与否其实已然不重要了,恰如毕加索所言:「艺术是一个谎言,让我们更接近真相。」

详情

排序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9-2020 www.135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