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麦克 HD

分类:剧情片 大陆2017

主演:Dana"Showtyme"Burton,MCWebber王波,马俊,大卫,NastyRay,Bi..

导演:BillyStarman

发现在中国,无论媒体、作品还是听众观众的讨论中总是会听到“hip-hop”这个词,当然当然,无论是再讲说唱音乐,讲battle比赛,这些都是嘻哈文化的一部分,只是越是强调这个词,彷佛越是在告诉我们,我们离这个词有多远,而越是暗示这一点,越让更多的互联网时代敏感的普罗大众怀疑甚至反感,我们为什么需要这个玩意。

事实上,我不太赞成去强调嘻哈是个什么样的文化,代表什么样的精神,代表什么样的艺术审美。这片土地上的人真正需要的一定不是其他地方搬过来的泡影或者一个精准复刻的场景,最低限度来说,如今只是想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吧。而具体要追求什么样的生活,这其实不是嘻哈文化能解决的问题。固有意识形态的阻力,总是会把任何一种文化(或者只是简单的精神追求)变成一个工具而非最终的图景。

showtyme即便学着做一个中国人,甚至会和lil ray说“给我一个面子”,也依旧搞不懂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在乎钱和面子,他内心的迷思让我想起了电影《巴顿·芬克》里一句台词“你只是个过客,而我是生活在这里的人”。showtyme太孤独了,他不仅要面对这种文化振荡,还面对如今当下这个越来越隔阂,人和人之间越来孤立的社会。并且,当他试图去影响的时候,回拒他的还有自己所遵从的文化发出的声音: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保持客观。承认双冠军到拒绝承认,到2017年再次声明承认双冠军,这种摇摆就侧写出他的矛盾与尴尬处境,坚持标准还是先去接受?我想至少这样的纠结是非常宝贵的。

说到关于这部纪录片本身,我很欣赏的是最后呈现出来的是围绕一个battle比赛的人物成长群像,而非一个美国人传教嘻哈文化的故事。因为前者更关心(本土的)人,后者更像是一种概念的宣传灌输,人永远是更生动的,真实且真诚的人会更容易被理解,而理解人才是理解一个文化的捷径。

纪录片用MC大卫和MAX马俊的一次经典较量开篇,奠定叙述重心在battle这件事上也引出了《钢铁麦克》的第一个核心问题——什么是(freestyle)battle?然后用一场又一场的代表性battle现场,层层递进了更加深刻的思考,为什么要battle,规则在哪?边界在哪?还要不要继续battle?

据了解,王波最后的那段采访,是本片完成初剪后他看完才答应接受采访的。他在说那段他必须得说的话时眼里泪光闪烁,他说他再也不想把无知的年轻人送到用梦想编成的假想敌面前去battle了。但其实,看似有些分道扬镳的王波,showtyme两人都在说着相同的话,不要再加入没有意义的斗争游戏了,我们当然需要battle,前提是知道谁是真正的敌人。

纪录片的时间跨度是整个iron mic比赛的十六年,可以清晰的看出来很多mc都发生了很多和比赛当年不一样的成长和变化,这些变化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关于自身的叙述变得越来越丰满,即便说如今那些mc之间仍然会持有各自的想法,但意义这件事越来越清晰和重要。

battle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确实battle带来热血,教会我们对抗,充满竞技的快乐,但这应该不是最重要的。有位没有在该片最终出镜的说唱歌手说过,battle最奇妙的地方在于用这种看似对立的方式决斗,其实往往加深了对手与对手之间的联系。作为一场有休止符的游戏,它连接了人与人,并且有可能塑造一个更好的关系。

纪录片最后raph cooper谈到了音乐性,这其实是一个核心问题。battle比的是音乐,音乐是审美的。如今审美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可以说审美教育的缺失导致我们不断在付出文化上的代价。正因为有了对音乐的审美,我们才能区分freestyle battle、骂街、道德竞赛和辩论赛。同时也是不同与battle参与者的一种面向大众的价值。

这是一部有点略微伤感的纪录片,冥冥中总感觉所有人都在聊一个死掉的朋友。现在battle文化退却热度了,街上的孩子正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录音棚的孩子,经纪公司的孩子,或者互联网上容易邯郸学步的孩子。现在的青年要battle的局太多了,也有太多有游戏看起来意义更加丰富诱人了。不管选择在哪一场游戏里竞技,保持和那些mc们一样一直骄傲的眼神便是值得庆幸。详情

排序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9-2020 www.135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