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说谎家 超清

分类:剧情片 美国1981

主演:马修·德米

导演:阿涅斯·瓦尔达

文本简单来说是 一个法国女人和男人分开后 带着孩子在洛杉矶海边找房子生活的故事

一个女人重建【秩序】的故事(包括内在与外在)

一个女人如何处理【痛苦】的故事

结构上以“现在”为主轴 闪回过去搬离住所/看房的片段/女主与伴侣的nude特写

从片头独白就被吸引

但凡身处过强烈“痛苦” 都能connect

一种“感觉自己要碎了”的状态

一种“身体和心理都失去重心 风再大一点自己就被吹走了”的状态

大脑眼睛耳朵看到听到想到的 是飘渺的 模糊的 拼贴的 不连贯的

别人不耐烦地问“你到底想表达什么?逻辑是什么?拉拉杂杂这么多到底想说什么?”

但情绪本身就不是逻辑的 生活也不逻辑 不是吗?

从女性主义视角 欧洲文艺复兴开始“理性”被强调 “感性”被放逐但像个幽灵

所以男人被认为擅长理性 女人被建构为情绪化/天生感性/多变不稳定

从精神分析视角 情绪比语言的形成时间更早 是比语言/理性更基础的存在

比如婴儿在会说话前 就已经能表达感受 通过哭和动作等非语言方式

情绪与感受 太宝贵了 不止是对艺术而言。

找房时遇见的老太太家门

现在觉得 音乐绘画摄影 是比文字更能表达复杂情绪的载体

如何用镜头(静态画面 动态影像),传递语言无法精确表达的情绪?

安东尼奥尼、安哲、塔可夫斯基,侯孝贤 娄烨 贾樟柯 毕赣,都表达过

氛围是弥漫的 细细的 像诗 像散文 像雨的雾气,那女性导演呢?

手指捏捏衣服 孩子试图与母亲和好

本人目光和行为——和孩子在巨大涂鸦墙前玩球 目光扫过路人游离不定 打电话忍住眼泪 偶然参与一次念白录音 拾回别人废弃的桌子沙发当家具 坐在面朝海滩的书桌前打字 注视镜子里自己的身体 陪孩子坐路边吃粉色棉花糖看乐队演奏

路人mirror自己(就像中文说“自己心里有什么 就会看到什么”)——城市里的人脸特写 他们没有明确目的的 空茫的 没有很快乐也没有很悲伤 他们只是走着 坐着 被风吹着 膝盖裂开的人体模型 拨弄头发的女人背影 海滩拾垃圾的男人 让手一次次陷进沙子的女人

建筑、自然、环境——房子之间弯曲转折的路口 玻璃窗里海浪与人影重合 一排海浪翻涌 紧邻路边的来往车声 潮湿地面和瘦高棕榈

瓦尔达的表达,更柔软、耐心,就像是在身边陪着你,不评判不建议,只是陪着你经历,至于什么时候“痛苦”结束 什么时候是进入新生活的分界点 没那么重要。

“片名《紀錄說謊家》是由「紀錄片」(documentaire)和「說謊者」(menteur)兩個字串連而成。”——近年越来越感受到:真实与虚构是混合的,blur the reality and fiction 就是生活本身。电影再现生活 电影如何再现真实 如何逼近生活的真实 那就把真实和虚构放在一起好了。

Varda :『我所嚐試去做的是:在不安的情緒之間植入一個「時/空」的沉默,好將時間與空間讓位給觀眾、讓他們身處其中、或是讓他們彼此之間能夠聽到所散發出來之情感的騷動不安、語言文字的回音、或是被遺忘的記憶。這就好像是說,我希望在影片的時間裡運用他們生命的時間一樣。我提供一些充滿情感的時刻,然後是這些情感轉移所需要的影像、然後是讓每一個人情感騷動時的所需要的沉默。』 ——把情感转移到影像 古诗赏析说“寓物于情”也是这样 ;除了具体的本人/路人/建筑/环境承载情绪,静默的充裕的时间、自然的人工的空间 也充满着情感。

有情感的空间 体会最深是国美转塘 那里的空间也充满思辨 ,云栖竹径的植物山林 虎跑的幽静参禅与百姓打水;园林里古人造的景 和来往的现代人 古建筑让人平和;还有南京香河路两侧高瘦的树 雨天浸没在雾气腾腾里;泉州承天寺 安静的乌龟老树和佛香;大理的自然本身就充满野性自带情感 人工不去干预就很好了;西双版纳曼听公园的佛塔 白塔如今变灰 雨渍浸染 红蜡油凝固的旁边有青苔 经历过自然风雨的古建很美。

这么想来,体验深的多在南方。北方也要去。

详情

排序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9-2020 www.135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