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心境界

分类:剧情片 法国,英国,波兰2012

主演:爱德华·霍格,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娜,DavidAtrakchi

导演:安杰伊·亚基莫夫斯基

曾经想过拍一部从盲人视角讲述的电影。但不知从何入手,看到这部电影,我才发现有人抢先做到了。

男主是一名盲人教师,从上一份工作辞职后接到一个海边小镇的诊所工作,辅导住在这里的盲人孩子们。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盲人,他走路不用手杖,蝙蝠一般灵敏地凭借声音来判断周围的环境以及障碍物的位置。

独特的生活和教学方式吸引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于是同样,在他的辅导下,孩子们也开始学着用声音来“看”世界。虽然视觉的却失大大限制了孩子们的活动范围,但身体的残缺无法禁锢一颗自由的心。即使在狭小的房间被关禁闭,他们也会伸出手去感受从窗子照射进来的阳光。

然而冒险总归会带来危险,而为冒险付出的代价就是身上一个接一个的伤疤。直到医生决定他们小小的城市探险太不安全,为了自保名声,他不得不限制这些课程的进行,甚至开除这危险的老师。

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本看起来对一切了如指掌的老师,即使再逞强,终究也只不过是个一次次跌倒再鼓足勇气爬起来的盲人。

其实电影的故事线很老套,一个喜欢玩开放式教学的老师,一帮热情追随的学生,还有一个严肃死板的“校长”,外加一小段感情故事。这个剧情几乎可以在任何教育相关的电影中找到,类似的电影更是数不胜数。

--------------------------------------------------

然而在一个早就被讲烂了的主题下,这部电影却是特别的,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镜头和声音的运用。

既然盲人什么都看不到,要如何在电影,这个视觉艺术中表现盲人的视角?

这个问题我在构思时一直没有想到特别好的解决方式。但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做到了。

在电影中最常见的镜头之一就是全景,全景通常被用来交代周围的环境,好帮助观众对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

但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并没有这么做。而是一反常态地将几乎所有镜头都紧紧跟随着盲人的脸。我们能看到人物每一个细微的表情,但在镜头没有交代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和他们一样,不知道周围发生着什么。

因为对人物表情的近距离观察,我们更容易体会到他们最细微的情绪,又因为同样看不到周围的景象,面对屏幕的我们,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就真的无助得像电影里的盲人。

于是我们被迫和主人公一样通过音效来分辨周围的一切。电影也特意将声效夸张得放大了很多,让我们这些视觉健全的观众也能敏锐地察觉到每一个细微的声音变化,和他们一起辨别空气中轮船抖动的声音,也和他们一起在港口的台阶边屏息摸索。

不过,电影也并非完全没有交代环境的部分,每当我们看到较为完整的环境时,多是由于周围有其他人在场,或者是医生护士,或者是路人,总之,在有视觉健全的人在环境中时,导演就将我们的视觉范围扩大,而在盲人们独处时以他们的视角来。所以这部电影比较成功地做到了让我们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同身受的同时,又不忘我们只是观众。

这也就是为什么影片的结尾,镜头一反常态,从紧贴人物的脸上拿开,跟随路过的电车一起越走越远,直到女主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这里着实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就是这么一个镜头,提醒我们,我们虽然跟随这些盲人,感受了一把对周围世界未知的无助和好奇。但这终究是别人的故事,我们这些视觉健全的观众同他们一起的时光到此为止,如同走马观花的观光客,这只是我们旅程中的一站,他们的生活会继续,但我们就要跟随电车离开,回到自己的故事。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跟随镜头的离开又可以说是因为故事告一段落,看到了男女主的决定,接下来的路,他们大概会互相搀扶着走下去,镜头虽然越走越远,但剧情仍在继续。这样的结局虽不完美但也故事因为这份延续感,总算能令人舒心了。

当然这个镜头还可能有其他我没有体会到的用意,但无论如何,都无疑是十分亮眼的一笔。

电影运用独特创意的镜头和音效设计,将一个老套的故事讲出了新意。本片我给7.5分。

今天就聊这么多,下部电影见。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红帽聊电影)详情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9-2020 www.135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