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莱恩:入戏

分类:纪录片 英国2017

主演:伊恩·麦克莱恩,卢克·伊万斯,斯考特·钱伯斯

导演:乔·斯蒂文森

今天这场电影这14磅花的还是很值的。看了电影,还看了映后Q&A直播,前前后后加在一起两个多小时。稍微有些后悔没有去BFI看现场,不过想想火车票那么贵就。。。看直播也挺好的。恩。先聊聊这部电影作为电影。

一直印象里都以为这电影是纪录片,但是看完之后觉得这部电影,前半部分应该叫传记电影更贴切一些,后半部分才比较符合纪录片的特征。姑且就传记电影/纪录片这样标识吧。

很惊喜在电影中看到扮演童年Ian的是当初跟爷爷一起合作Mr. Holmes 的小演员Milo Parker,小朋友演技一直在线,而且在导演的剪辑之下甚至觉得跟爷爷还有几分相像之处。还有一个惊喜是看到影片中,Luke Evans(霍比特人中饰演Bard)和Adam Brown(在霍比特人中饰演 Ori)还客串了Ian童年时期剧场后台休息室里的演员们聚在一起的场景。

在映后Q&A的时候,Sir Ian讲述了产生这部电影的原因,归纳总结一下就是,本来想写本儿自传,但是又写不下去,正好这个时候来了这么个机会,就欣然答应了,正好就不用写自传了。恩。很合理。Ian爷爷在访谈时称赞了这位年轻的导演,但是查了一下并没有什么太多的资料可寻。只有一部长片叫做Chicken,其中的演员就是在这部电影中扮演青年Ian的演员。不过单从这部电影来看,觉得导演还是挺会拿捏这种传记电影/纪录片的度的。

首先,电影的剪辑让人觉得很舒服。正如Ian后面Q&A中介绍的那样,导演对他进行长时间的访谈,在他家的同一个地方,用一台摄影机。这种毫无场景变化的影像素材其实是很难支撑一部电影的长度的。但是导演对Ian的访谈做了最大限度的利用。让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当画面已经由Ian的采访画面切到场景还原的拍摄画面的时候,Ian在采访中的声音依旧是延续下来的 -- 无声的画面中可以看到小演员说着话,而听到的是Ian的声音,这种安排让每一个画面都显得更加真实,也避免了Ian访谈的彩色画面跳到场景还原的黑白画面时的一些突兀感。而剪辑过程中大量的叠印让扮演不同年龄层的Ian的演员的脸和现在的Ian的脸重合,也让这部电影的主题更加鲜明。

其次,电影的灯光让这部电影看起来不无聊。这部电影的素材大概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Ian爷爷的访谈,一部分是Ian爷爷现存的影像资料,还有一部分是小演员们还原当年的场景。如果说前两部分是不可控的,那么最后一个部分就是导演可控性最大的一个部分。黑白的画面更加凸显了灯光的运用。在这里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是年轻的Ian独自站在舞台上演戏,一个略微仰角的镜头,灯光从前方打过来,画面在青年Ian快速的动作下仿佛是一副运动的剪影,即使看不到细节,看不清表情,但是依旧可以感受到演员的力度和激情。再聊聊这部电影的主角。

觉得这种纪录片/传记电影的基调,跟导演关系并不大,主要是看主角的个性。如果导演可以顺从主角的性格来发展电影的基调,那就会很和谐。这一点,觉得这个电影做的很不错。

电影并没有过多的讲述Ian的私生活,基本是从演员生涯和LGBT活动两方面来介绍Ian的过去。在试图‘fit in’和想要‘show off’之间徘徊的童年,他会让母亲帮自己把衣服前后反过来穿来引人注目。当他通过一番完美的表演顺利拿到奖学金进入剑桥之后决定要做一名演员,独自前往伦敦打拼并且逐步取得成就。又在百老汇大放异彩。在艾滋病危机期间,他勇敢的出柜并且站出来与当时的试图推出反同性恋法案的保守党政府对抗。他在剪辑出的早期演出影像资料中的表演英气十足,在LGBT活动中的演讲和辩论的画面也十分强势。而与这些早期的画面相对的,是现在的Ian爷爷坐在家中舒适的红色沙发椅上,背后是木制的家具和一些书,在温和的光线下,温和又满脸笑意的讲述着过去的事情,仿佛就如同一位身边的智者老人。

他说他没有孩子,他没法展现对孩子的爱,他把这些爱都给了舞台,给了演戏。但与此同时他还说,因为他没有孩子,所以他把目光都倾注到下一代。也许就是因为这样,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总是觉得他像是自己的慈祥的爷爷一样,告诉你要好好学习(不然就You shall not pass~’),要正视自己,要做自己。

电影临近结尾的时候,Ian爷爷谈起了关于死亡的事情,说到自己已经没有家人了,只有自己了。这个时候在影院里已经响起了抽泣声,而Ian爷爷继续笑着说,他其实已经准备了自己的葬礼,‘我有一个晚上的时间来规划...而那真的是一个十分愉快的夜晚’(大意)。随后的一句‘我甚至想要排练一下了’(大意)让大家都笑了。我斗胆猜测导演引出这个话题时肯定没有猜到这样的答案。而在结尾的时候,导演也延续了Ian爷爷的这种态度,放出了几个爷爷访谈时候的金句也是彻底将电影的基调拽离了所谓的煽情路线。让电影的调性和Ian爷爷的性格和谐起来。我的发型,我没怎么考虑过,大多都是为了角色做的,而且。。。(悄悄说)还是免费的。我没演过哈利波特,虽然有时候人们总觉得我演了邓布利多.....我还活着呢。

电影中呈现了许多Ian早期的照片,在一张张合照中,用有些俏皮的字体和箭头画出了Ian并在旁边注释了‘Me’。一开始并没有太多在意到这个‘me’的安排,只是觉得很有趣,像是Ian在自述。但到影片接近结尾的时候,Ian在访谈中有一段讲述到,他会去学校跟孩子们聊。在这个时候Ian说,那些孩子们都是很有个性的,他们不希望有什么标签,他们就只是他们自己,但是我好像就有标签,我是‘gay’,可是为什么要用一个性取向给自己做标签呢(凭记忆复述大意)?听到这段话的时候,瞬间觉得一张张照片中的‘me’,正是给Ian爷爷的最好的标签,他就是他自己。他热爱舞台,争取自由,看透生死,寄希望于下一代,希望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他就是他,他说他希望可以让这个世界变的更好,他也确实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电影里有一段让我最想哭的,后来Q&A的时候诺顿(主持人)也问到了的,就是一段影像资料,记录了Ian爷爷在演完最后一场等待戈多之后,在后台躲在房间里哭了起来,被挡在门外的静止的镜头只拍到了一扇虚掩着的门,让爷爷的哭声听起来更让人心疼。Ian解释他当初哭,是因为觉得这是他最后一次登上舞台了,虽然之后被‘明明后来还是继续登上舞台了’这样的话拆穿引得一阵笑声。但是笑后依旧觉得有些许伤感,对于一个年近80,对于舞台无比热爱的演员来说,这感情,是没办法割舍的。

你是把莎士比亚介绍给大家的人,你是为LGBT群体争取权利的人,你是给人们带来甘道夫和万磁王的人。希望爷爷健康长寿。

详情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9-2020 www.135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