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吧 更新至第20190209期完结

分类:综艺选秀 中国大陆2018

主演:张绍刚,王祖蓝,李诞,池子

导演:冯军,黄斌

2018年的尾声,没想到竟然会出现这么一档令人没想到的综艺,果如其名的《没想到吧》。

这档综艺,定位为“全民互动大型综艺节目”。它的令人“没想到”的特性,主要集中在节目模式之上,无论在主持群的功能与调度上,还是在室内室外的衔接配合上,都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

但是,《没想到吧》最让人“没想到”的,则是它对“观众”这一元素的颠覆。

老百姓才是第一主角

在《没想到吧》中,最突出的一个特性便是,老百姓才是这档综艺的第一主角。由此,你看到了很多关于“观众”这一传统综艺元素的再定义。

首先,观众的形象很新颖。

以往,观众在综艺中的形象是什么呢?它是一个群体的代名词,没有姓名、没有身份、没有故事、没有关系,这是一个单薄的群像。

然而,在《没想到吧》中,观众终于有了姓名,不但有姓名,他们还有职业背景、有喜好特征、有生活习惯、有情感故事,主持人会走到他身边,喊出他的姓名、说出他的故事、送出给他的惊喜,这种“没想到”,不仅仅是在场观众本人会有的极大意外,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强烈感受到与以往节目的巨大反差。

这些现场观众不仅有了个人的身份,而且还会复合上各种关系,尤其是那部分重点送惊喜的现场观众,比如“浪漫十公里”里的夫妻关系,不擅浪漫的老公通过十公里的长跑向自己的妻子送上最朴实的表白;比如“员工吐槽大赛”里的职场关系,员工与上司一起参与问答游戏、吐槽比赛,失败则由上司接受惩罚。

因此,在这个节目中,观众终于不再是以往一片单薄的群像,而变成了一个个丰满的人物。虽说《没想到吧》是一档喜剧调性极强的节目,但却在这样的节目设定中,让人感受到一种对老百姓真正尊重、观照的人文气质。

其次,观众的角色很新颖。

以往,综艺尤其是室内综艺,角色划分的模式基本是固定的,即主持人、嘉宾、观众。主持人负责热场、串场,嘉宾承担核心内容的呈现,而观众的角色就是观众——只有端坐在观众席的大全景,只有鼓掌微笑流泪的反应镜头。

然而,《没想到吧》让人最没想到的一点便是,它把嘉宾和观众的两个角色进行了合并,所以,观众便成了嘉宾,嘉宾也是观众。二者的身份变成一种非常灵活的、流动的状态。可能坐在观众席上的某位幸运观众此刻还是观众,但下一秒就被送惊喜的主持人选为嘉宾;而在下一秒进入另一个环节后他又变回普通观众。

所以,可以负责任地说,这是笔者看过的国内室内综艺节目中,观众的参与度、兴奋度最高的一个节目。他们不再是鲜有参与感的看客,不再是需要现场导演的调度安排才能够兴奋起来的旁观者,而是真正乐在其中的参与者,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轮的环节当中,期待或许幸运的降临。而正是这种把整个场子做热络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极强的感染力。

这或许是一种新的节目创作的思维的诞生:以往,我们要把节目效果做得热络、做得有感染力,考虑的只是台上的声光色影的调度、嘉宾状态的调动,而《没想到吧》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重可能——当你把作为一个群体的台下观众的现场热度给调动起来,它的感染力甚至可能会是十倍、百倍的放大,群体一旦因为某种情绪、某种共识凝聚成组织,便会爆发极其强大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共鸣感将直接作用于电视机前的观众群体。

一个属于老百姓的节目

这几年的综艺市场上,过度明星化始终是一个需要管控的不利风向。而尽管全明星综艺、星素结合综艺、全素人综艺,已经日渐在比例上有所调整,然而无论星素结合或者素人综艺,其实题材多仍以“造星”为主,真正贴近做老百姓的平凡生活的节目的确屈指可数。

所以,可以说,《没想到吧》也是在这样一个整体的综艺市场环境下的一个“没想到”——在今时今日,仍有人回归初心,尝试做完全属于老百姓的节目。因此,这档节目在格调上,似乎让人看到了一丝复古的气息,因为这种初心的节目在十年、二十年前,曾经是国民精神生活的主流,比如《幸运52》《非常6+1》,都是那种以服务普通观众的快乐、幸福为宗旨的节目。

然而,时过境迁十余载,今时今日的电视人再做这种完全属于老百姓的节目,是否又有怎样的突破?

首先,它开始变得更加灵活,室内、室外,线上、线下,无缝连接。

笔者对《没想到吧》一个很突出的感受就是,这档节目的版块不僵硬、死板,不少综艺给笔者一种把版块做板结的感受,但《没想到吧》通过前期的策划、后期的剪辑,让版块有长有短,有室内有室外,并且长、短、室内、室外相互穿插,做出了一种让观众不会陷入收视疲惫的“呼吸感”。

这不仅仅是为了让节目有更好的收视感受,其实也是让这种“送惊喜”变得无所不在,它的形式是多元的,它的场景是无所不在的,既有可能发生在演播室内,又有可能发生在社区之中,既会发生在节目录制之前、录制之中,又会在节目播出之后,通过二维码、小程序将送惊喜的快乐继续延续下去。正是这种灵活,让人始终处于一种惊喜随时即将到来、无所不在的兴奋感中。

其次,它开始融入老百姓的生活情境。

情境化、仪式化,是《没想到吧》在送惊喜的时候很有标志性的一点设计。比如“电梯接歌”,是让非常有仪式感的演唱会搬到了日常生活的电梯中;比如“新婚日记”,是选择在普通人一生当中仪式感最强的一天进行送惊喜;比如“浪漫十公里”,是让平时欠缺仪式感的夫妻通过仪式感的表白增进夫妻感情。事实上,这种制造惊喜的能力,恰恰是朴素的中国人在如今这样一个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下,需要增进的一点生活情调,让生活在创造财富之余有它的乐趣,在细水长流之间有它的浪漫。而这种浪漫主义的情怀,无疑是需要通过传媒、通过文娱,逐渐帮助老百姓培养起来的生活观念。

再次,它开始用喜剧元素为其赋能。

可以说,《没想到吧》是喜剧节目与百姓服务的拼贴;也可以说,《没想到吧》是这类服务老百姓的节目的喜剧化升级。众所周知,近年来东方卫视已经依靠喜剧节目,形成了频道的品牌与形象,而这档节目对于东方卫视而言可以说是一次“泛喜剧节目”的延拓。相较于纯喜剧节目是依靠喜剧人在台上进行喜剧表演,《没想到吧》这样的“泛喜剧节目”则是让具有喜剧调性的主持人走到台下、走到观众当中,利用他们的喜剧天赋、喜剧技巧,在生活的情境、台下的情境中,在互动的过程、交流的过程中,将欢乐、快乐顺其自然地植入其中。可以说,这是与生活、与民间融为一体的喜剧,未尝不是一种更有烟火气的快乐、更回归生活的喜剧。

于我而言,评价一档节目的价值之时,放在首位的是这档节目对于业界的思维与眼界,是否有所突破。

在这个定义之下,笔者认为,《没想到吧》的确是给观众与业界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没想到”的思维与眼界突破的好节目。

它以做老百姓的节目为核心宗旨,于是突破了观众与嘉宾的界限,突破了观众的固有形象、固有功能,突破了烘托节目氛围的套路与常规,让我们得以看到——原来,换一个视角,电视节目的模式仍然有突破的想象。详情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9-2020 www.135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