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快 正片

分类:剧情片 瑞典2017

主演:艾丽西亚·维坎德,伊娃·格林,查尔斯·丹斯,夏洛特·兰普林,马克·斯坦利,艾德里安·莱斯特,卡特娅..

导演:丽莎·朗塞斯

对于安乐死,很多人的认知上还是对于宠物的。

人类的安乐死,世界上仅有几个国家是合法的。

6月7日台湾名嘴傅达仁在瑞士执行了安乐死,结束了自己85岁的生命。

安乐死,30秒睡着,3分钟停止心跳,无痛,并快乐。

没有人不愿意体面地离开,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安乐死。

能够理解这种形式的离开人世,是一种对逝者的尊重。

今天要介绍的电影,也是一次对“安乐死”的探讨。

是坎妹成立的制片公司的第一部作品,瑞典导演丽莎·朗塞斯的英文处女作,也是坎妹与这位导演的第三次合作。

带着北欧冷色调的电影,对于死亡的探讨也同样凛冽、残酷。

《欣快》

Euphoria

妹妹(艾丽西亚·维坎德饰)和姐姐(伊娃·格林饰)在母亲去世之后,很久未见。

姐姐约来工作失意的妹妹一同度假。

其实,姐姐是隐瞒了妹妹自己的癌症的病情,来到了一处专门为人们定制安乐死的地方,想要与妹妹共度最后的时光,然后安乐死。

姐姐三年前被诊断为癌症,做了化疗,但现在已经扩散到全身。

剩下的时间不多,只想“快乐离去”,所以选择了安乐死。

妹妹因为工作繁忙,两人很少对话谈心,这次,是最后一次。

她们需要面对自己人生中的三个问题。

一. 对于安乐死,妹妹的态度与姐姐截然不同。

姐姐经过了治疗,满身伤痕,对生命来说仅仅延长了痛苦的时间。这些“伤痕”,除了疾病带给她的,还有自己对于“生”的无望。

妹妹的事业正处于上升期,未来的日子还有大把要努力要去奋斗,她无法接受一个人对于生命的“不尊重”。

姐妹俩产生矛盾。

妹妹不懂这个地方存在的意义,生便是生,死即是死,来这里寻找生命最后的价值,是可悲的。

但妹妹遇到的一个白发老人,让她了解到除了“生命的意义”,一个病人更多的是需要面对现实问题。

昂贵的治疗费用、毫无好转的病情、无时无刻侵入的病痛……

还有,一个人想要开心地来到世上,同样想要开心地离开。

所有人的人生最后,都是可悲的,这与选择死亡的方式不同。

二. 对于人生的态度,姐妹俩是愁苦与享乐的代表。

母亲五年前在森林中自杀,源于父亲早前的离开,母亲郁郁而终。

但这对姐妹对于这件事,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做法。母亲去世后,姐姐独自承担起葬礼与身后事,而妹妹却独自享受“人生中最美妙的性爱”。

在姐姐眼中,妹妹就是一个十足的享乐主义,能够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拼搏,并且享受当下。

在妹妹眼中,姐姐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自怨自艾,困在过往,却不敢向前。

而在这里选择安乐死的人们,对于人生的态度,也是各种各样。

有人因为双腿瘫痪,而失去人生中最重要的足球梦想。

也有人,赤裸面对人生,等待死亡。

也有人在自己安乐死的前一夜,为自己举办告别晚会。

用灿烂的烟花,结束自己的一生。

也有人,因为丈夫痛苦地离开,而在这里创办了安乐死之地。

对于她的人生来说,她没有理由回去,倒不如让更多的人快乐离去。

三. 只有面对了人生中的最痛,才能好好道别。

姐妹之间,隔阂还在,但妹妹同意陪她走完最后一程,却总是无意间伤害着姐姐。

讲述自己大把的人生幻想,未来的期待,而姐姐却要在这里离开。

她们现在的生活早已不同,但最痛的是曾经。

妈妈死于心碎,姐姐忠于陪伴,两个像受害者一般的生活,是妹妹所排斥的。

妹妹排斥着妈妈的脆弱,排斥着姐姐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还要责怪他人。

但她也痛,只是无法诉说。

她恨自己没有完整的家庭,她恨妈妈和姐姐总是郁郁寡欢,因为恨,所以她绝情地强大了。

只有面对,才能好好道别。

姐妹俩,坦诚相待,没有隔阂,没有计较。

因为,这是最后一次。

很多人都懂这个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谁又不是一边经历,一边感叹曾经的失去吗?

生死不由人。

死亡,是我们一生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这件事无法推脱,也无法选择,只能面对。

这部在豆瓣评分6.6的北欧风情片,也被不少人诟病剧情太差,人物都没树立起来,光靠姐妹俩的颜值支撑。

确实,北欧电影一向以生活细节和风景著称,这部《欣快》少了两者,则会显得剧本太差。

没能展现出好的角色,故事主题再好也不管用。

影片所展现的“安乐死”,并不消极悲观。

这是影片想要展现死亡的方式,就像姐姐解决了生前与妹妹未解决的三个问题,没有痛苦和疑惑地离开了。

曾看过一部冷门好片《道别派对》。

讲述老年人如何“自制安乐死”,全片充满喜剧效果,死亡则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在豆瓣有8.0的评分,喜剧效果都好于85%的喜剧片。

对于死亡,我们不应该太悲观。

老人们悲观痛苦的生活,有人被疾病折磨,有人丧失记忆,有人大小便失禁,甚至是忘记自我。

当所有人都反对安乐死时,只有自己才最清楚活着最痛。

不是不想活,而是活着太痛。

安乐死究竟是痛苦的解脱,还是人伦的漏洞?

这个在很多国家认可,却又失控的同时,这是个难题。

我们无法真正脱离自己和生活来看待这个问题,但对于想要选择安乐死的人们,这是一个快乐的话题。

人生的结尾,终究的痛的。

像安乐死的形式一样,一杯苦水,再加一块糖。

苦过这一生,就让结尾甜甜的结束吧。

【作者 宋俣萱 文章首发于“巴塞电影”】 详情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9-2020 www.135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