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大战洪州 正片

分类:剧情片 中国大陆 / 中国香港0

主演:刘秀荣,朱秉谦,张春孝

导演:崔嵬

平时很少看这两年拍摄的国产电影。只看过一部《爱情神话》,体现了很有意思的小资情绪。至于其它的,实在是太深奥,看不懂。今天偶然翻到这部京剧电影《穆桂英大战洪州》,1963年上映,崔嵬、陈怀皑导演,刘秀荣主演。

故事取材于《杨家将演义》。讲的是北宋时期,辽国大将白天佐围困了洪州城。守城的杨六郎赶紧打发儿子杨宗保到汴京去讨救兵。无奈朝中无人,不得已叫孕妇穆桂英领兵挂帅,发兵前往。于是,先有公公拜媳妇,后有老公违抗军令差点被老婆砍了脑袋。冰释前嫌后,与辽国一场混战,得胜而归。

以上是彻底的剧透。好在这个电影本来也没有多少人想看,剧透也无妨吧?

说是“大战洪州”,其实大战也就一场戏。多数的场景都是备战的过程。其中有不少诙谐幽默的表演和对白,给这台貌似严肃的大戏平添了不少趣味。不知不觉中,同样有许多传统观念的灌输,久而久之,这些观念也就深深的植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了。其中,我的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是家国观念,二是男女权利。

在那段“劝将军你休把为妻怨恨…..”的著名唱段中,穆桂英大义凛然的说:“掌军令我岂能私情来论,杨家将俱都是为国忘私。”这里,“为国忘私”是核心。这也是儒家伦理精神的体现。我们通常所说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忠孝不能两全”等都体现了这种精神。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没有国哪有家”。这一点和西方的观念有很大不同。在好莱坞西部片中,无边的旷野孤单的小屋,乡野村夫牛仔游侠居住其中,先管好自己再说,谁顾得上管有没有国家?而在中国,人们结伴而居,先村社,再州县,纳税完粮是首要的义务。遇到外族侵扰,搏杀疆场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人们的头脑中,早就形成了群体生存的观念,而由这个群体聚而广之组成的国家,更是每个公民需要去着力维护的。杨家将的故事,尽管很少历史依据,几百年来,却是那样的深入人心,激励了人们去为国争光,正是源于这种家国观念,也更加强化了这种家国观念。从另一方面看,上面那个唱段中“为国忘私”一句,大庭广众之下,只是说给别人听的。“为国”一点没错,“忘私”却不尽然。杨宗保无视军纪打了败仗,穆桂英开刀问斩维护军纪当然没错,却立马暗示赶紧找来公公杨宗保来说情。这样一来,面子里子都有了,既能服众,也照顾了亲情。至于杨宗保后来挨的那四十大棍,完全是自找的。到最后,还是他追着赶着跟穆桂英赔不是。

剧中所描述的朝中无人,只得找个孕妇挂帅的情景,当然不可能有。《杨家将演义》是明朝人写的,那时候程朱理学泛滥,男女授受不亲早已成为严格的规矩,不能逾越。可是在普通百姓心中,仍然暗暗的认定男女之间是平等的。既然实际上不可能发生,写在评书里总可以吧?演在戏台上总可以吧?女子挂帅,公公和丈夫听令,总是可以稍稍平复一下大众的玻璃心。当然戏中仍然隐隐表达了“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概念,公公对儿媳,丈夫对老婆,仍然有高高在上的感觉,这在当时或现在,都是不言而喻的。可编导依然在通过剧情在问观众:难道这样就是对的吗?最后杨宗保不是落得个“免伺候”的下场吗?这样的描述,正是反映了人们的企盼和实际的感受。

剧中穆桂英由刘秀荣饰演。唱腔细腻,身段优美,特别是那双大眼睛似能说话,炯炯有神。她有幸受业于通天教主王瑶卿先生,不属于梅尚程荀任何一派。在这个戏中,兼有青衣和刀马旦的特点。加上她曾经受过斯坦尼体系的熏陶,在电影表演要求上,尤其注意了面部表情的变化,在“劝将军…..”那段里,她还真的流了泪(不知道是不是滴了眼药水)。远胜于守旧的那种抱着肚子干唱的做派。可谓开一时之先河。相比之下,她老公张春孝的杨宗保的表演就差点意思了,身段虽然很到位,唱腔和叶盛兰的周瑜比起来可就差太远了,没有小生的味道。影片中那位近似跑龙套的李光就是后来主演《平原作战》的赵勇刚,还好有一句台词。整场戏的对白很出色,尤其是寇准和穆桂英叙年齿那段,很幽默。另外,在剧中正经的官话用韵白,私下的聊天用京白。这既是有章可循的,也是些微的发展。

导演崔嵬和陈怀皑在1960年导演了《杨门女将》之后,稍稍遗憾于穆桂英当时年纪太大(50岁的老太太了),准备拍一部穆桂英年轻时的电影,选了半天,从《天门阵》和《破洪州》里选了这部。并且借鉴了豫剧和秦腔中的许多唱腔和情节,应该算是新编京剧了。最早的名字叫《破洪州》,崔嵬改成《战洪州》,又改成《穆桂英战洪州》,最后定名为《穆桂英大战洪州》。很响亮。不过和《杨门女将》比起来,远不如它细腻有味。例如在《杨门女将》中,除了穆桂英开场时的“红烛高烧”和佘太君的“火燃双鬓”外,印象深刻的还有穆桂英山谷间的那段“风萧萧雾漫漫星光惨淡”。在这部戏中,大段的唱腔也就是“劝将军…..”这段。稍微出彩点的只有挂帅那场里的嘎调。对唱稍微多了点,显得有点散。此外,佘太君的扮相有点令人失望。

网上查了一下,“洪州”位于河南的辉县,我本人曾经在那里生活多年。也曾听说过这段故事,只是不太明白,好好的中原什么时候成了边关?可见赵匡胤的偃武修文政策贻害无穷啊。

看了这部电影,引起了一些回忆。所看最早的京剧影片忘了是什么,也忘了是谁演的了。好像是民国时期的。萧太后上场,一甩袖一跨步,几声闷鼓几声闷锣,不怒自威。想来一定很有陈老夫子(德霖)的风范。最早看的京剧现场是在前门鲜鱼口,马连良的《奇冤报》。后来陆续看了不多的几部,然后就步入现代戏时代。现在不时有人夸赞样板戏的精美,要我说:您就别胡扯了。现在京剧逐渐没落,原因很多,主要的是现在文艺可以选择的形式太多了(当然这也是好事)。只是除了文艺形式的多样,还有流派的失传以及孔方兄的诱惑,很少有人专精一门,也引得不少专业人士跳槽。刘秀荣等老辈人已然逝去,剩下的张火丁这样潜心传统艺术的人太少。好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我死之前,不单不会看到京剧的消亡,还可以不时享受那些优美的片断和唱腔。

本人评分:7.0。详情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9-2020 www.135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